首页  理论研究

流程 数据 安全驱动的大学IT治理

发布者:庄恩泽 发布时间:2021-04-21 浏览次数:133

大学IT治理的思考

  教育信息化发展从90年代起步到今天,20余年间,不管是数字校园还是智慧校园,我们都是“被动式”进入智能化时代,还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高校信息化发展一共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拨号网络起步、MIS系统建设(第一代数字校园)、三大平台建设(第二代数字校园)、智慧校园。需要思考的是,在波澜壮阔的技术变革进程中,我们收获了什么?

  总的来说,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第一,信息化建设机制不够完善,统筹协调力度不足;

  第二,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第三,信息化建设效果不够显著,水平有待提高;

  第四,信息化建设投入巨大,从领导到师生可能仍然不太满意;

  第五,信息化建设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业务系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第六,信息化与业务管理存在两张皮现象,不能深度融合;

  第七,数据管理意识不强,数据质量堪忧,有效数据难以收集;

  第八,学校信息文化、信息化氛围不浓,信息化发展意识不强。

  到今天我们所处的智能化时代,这些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目前高校信息化都在谈CIO机制,但信息化不是简单的一把手工程。

  一把手是可以加快进程、缓解“疼痛”,但是走向信息化的良性发展之路,“坐、等、靠、要”这种简单依赖一把手的发展模式是不现实的。

  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技术层面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信息文化不够、信息意识不强、利益割据难协调的问题。

  很多业务部门不管有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也想建设信息系统,把希望寄托在厂商身上,帮他们维护、购置服务;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业务部门把信息平台建设和维护的任务都给信息中心,信息中心也承载不了大量的业务需求,即便想接,也没这个能力;即使具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么多人员和条件。

  这就是我们实实在在面临的困境。划分过细过多的业务、诞生过多的业务部门,也带来了更多的信息系统,导致更多的信息孤岛。这样的局面长期存在,要打破这种局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高校信息化的困境与出路,也要做供给侧改革。其最主要的矛盾在于,需求方(师生)对信息化不适应,无法满足师生对信息化的美好需求,供给方(信息中心)提供的信息系统很多,但在利用率、易用性、满意度等方面都不够好。

  高校信息化供给侧改革如何做?怎么组织信息化建设?什么样的机制更好、更适合?IT怎么更好地与学校发展相适应?这就迫切需要做高校的IT治理,让信息化建设更加有序。

  IT治理的核心就是设计并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根本性问题是要建立信息中心和业务部门权责对等的责任担当框架与问责机制。

  IT治理应该成为高校信息中心主任的“红宝书”,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依据和指导。IT治理是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向学校领导阐明大学IT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大学IT治理框架

  大学IT治理的目标同样也很清晰:

  一是IT与大学发展战略目标融合互动;

  二是加强全校信息化归口管理,保证信息化发展规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三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形成与学校主要业务的深度融合;

  四是有效管控信息化项目风险;

  五是形成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以北京建筑大学(简称“北建大”),经过几年的探索,北建大在组织架构上非常完善,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协同工作组,将不同职能处室的业务人员根据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需要“聚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合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一直以来,学校都高度重视发展战略和顶层设计,“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IT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校级平台信息、学生成长服务这八个维度,依然是“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重点。同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模式的IT治理体系,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办法。

  北建大在IT治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三件事情:

  第一,做业务治理,抓住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工程的实施,全力推进面向服务的一体化信息平台;

  第二,做数据治理,推进全量数据管理与服务的共享数据中心,让数据变得可用,让数据资产成为可服务的资源;

  第三,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不发生网络信息安全事故是我们的底线。

  业务流程与数据中心的关系体现在:业务流程是信息化的脉络,数据是信息化的血液。业务产生数据,数据支撑业务,这是完全融合的。互联网时代的极致用户体验思维,驱动MIS系统向易用、体验、智能转变,这需要通过微服务架构、大服务架构去实现,小众管理、大众服务是大势所趋。


北京建筑大学建设了两个中台

  因此,学校建设了两个“中台”。业务中台以微服务与大服务的形式提供统一信息服务;数据中台建立共享数据中心,提供数据服务,形成数据决策分析。

流程治理: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

  学校明确目标和实施途径,制定专业实施方案,稳步推进流程优化。遵循梳理流程、优化和再造流程、管理流程和评估流程四位一体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对学校管理与服务工作中涉及的人、财、物全生命周期中管理与服务方面的业务流程进行系统化梳理。实现从面向管理到面向服务的转变,重新设计符合政策、管理效率的业务流程。

  学校基于BPMN标准形成了《北京建筑大学业务流程汇编》,截至2016年11月底,共有14个单位完成了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工程,梳理优化面向师生服务的共计332项流程,精简优化去掉60多个环节,占比18%。


北京建筑大学

  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措施,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

  第一,基于校务办公流程优化与再造,打造OA系统,极大提升办公效率,全面实现“移动化、无纸化办公”,OA系统功能使用全面,运行顺畅;

  第二,开发网上综合办事服务大厅、设置实体一站式服务大厅,线上线下结合,为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三,大力推进教务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研究生、本科生、国际化、财务、资产等全流程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向大服务整合。

数据治理:数据质量提升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思路。简单来谈,数据是智慧校园的“黄金”,是高校信息化的牛鼻子,牵不住数据,就谈不上建设智慧校园。数据不仅要满足消除信息孤岛的使命,还要让其真正发挥出价值。

  CMMI研究所推出数据管理成熟度(DMM)?模型,对数据治理进行了非常好的设计,是非常好的指导方法,值得深入研究。我们也提出高校数据治理技术路线,一共分为六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数据发现与采集;

  第二步,数据梳理与质量初检;

  第三步,数据标准核对与数据补充标准;

  第四步,数据清洗与整合交换、建立共享数据中心;

  第五步,数据管理与质量评估、可用服务接口设计;

  第六步,数据价值模型建立及展示。数据治理的几个关键要素有:组织架构、制度与标准规范、业务数据梳理,以及技术平台与工具。


数据治理的关键要素

  在疫情期间,北建大开发了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学校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结合当前先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打造了“一库一图多码一台”的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将疫情防控中的人、地、事、物实现精准管理管控。

  “一库”是疫情防控应急信息库,所有疫情防控相关的信息全部入库;“一图”是将疫情防控中的各类数据进行可视化图表展示,一张图总览疫情防控信息;“多码”是疫情防控中的健康码、返校码、校内轨迹码等多码应用;“一台”是指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将所有信息接入,实现智慧监控。

安全治理:守住底线

  网络安全治理是让网络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这是最重要的。风险管理到运行运维、治理能力等也非常重要。

  当网络安全工作人员难以招聘到位时,我们采用了购买服务的方式,一年大约投入50万,请第三方测评公司对内外网系统进行测试,保证安全服务跟得上。

  应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从未有一个时代,信息化被提到如此之高度。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记住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高校IT人的使命担当,是“互联网+”视野下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信息化工作需要战略战术,需要章法得当,更需要唤醒信息化的价值认同。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